1.頭腦的平衡
保持平衡不僅是身體的事情,也與大腦中所有的感覺有關。每次當寶寶把他的小腦袋抬起來的時候,大腦對會對這個刺激進行評估、作出反應,這個過程中神經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人出生的時候,有超過1億個神經細胞,但是這些神經細胞要互相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才能起作用。孩子在幼年時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過平衡器官獲得的,他們刺激著神經細胞的連接,并且對大腦血液的流動有促進作用。神經之間的連接是非常復雜的,不斷連接在一起的神經能夠使信息更快、更準確地被傳遞到大腦。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對方向的確認都是孩子在從事其他腦力或體力勞動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看鐘表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他,長指針在什么地方,哪里是短指針,在左面?右面?還是上面?下面?再比如當孩子辨認字母的時候,他們能夠區(qū)分出“M”和“W”。這就是說,當孩子對相似的字母或字分辨不清的時候,父母們要考慮的是,究竟這是認字的問題,還是需要對平衡感進行更多的培養(yǎng)的問題。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經常得到刺激,大腦就格外靈敏。相反,通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視覺、聽覺和平衡感比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發(fā)育也有滯后的現(xiàn)象。
2.活動中的平衡
基于以上關于平衡感的了解,我們就會希望知道如何讓孩子的六種感覺保持配合密切并且靈敏,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活動。活動是培養(yǎng)孩子平衡感的養(yǎng)料。健康的孩子對活動有天然需求,而且他們會自發(fā)地刺激大腦中的前庭系統(tǒng),比如他們會在旋轉中,突然停下來,感受眩暈的感覺,也會喜歡蕩秋千和跳躍。遺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個“長期坐著的社會”,他們對運動和旋轉的渴望很早就被抑制了。孩子的笑聲和喧鬧聲被大人看作是對安靜的打擾。孩子的平衡感、對于重力的敏銳感覺,以及其他感覺都變得遲鈍了。
以上內容為我們介紹了鍛煉幼兒平衡能力的方法,我們可以運用以上的方法很好的幫助我們的幼兒達到鍛煉平衡的目的,能夠幫助我們的媽媽們盡快的解決掉因為孩子不平衡的問題給我們帶來的苦惱,也希望大家的孩子能夠盡快恢復身體健康。
2鍛煉寶寶平衡能力有什么好處
有的寶寶說話早,走路也早,對事物的認知能也早,但是有的寶寶在兩三歲的時候說話還是不利索,走路愛摔腳,研究發(fā)現(xiàn)寶寶之前的這個差異,跟我們的平衡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都以為是大腦在控制我們的平衡,其實在我們的耳朵里有一個平衡器官,它控制著我們的身體平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有什么好處。
保持平衡不僅是身體的事情,也與大腦中所有的感覺有關。每次當寶寶把他的小腦袋抬起來的時候,大腦對會對這個刺激進行評估、作出反應,這個過程中神經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人出生的時候,有超過1億個神經細胞,但是這些神經細胞要互相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才能起作用。孩子在幼年時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過平衡器官獲得的,他們刺激著神經細胞的連接,并且對大腦血液的流動有促進作用。神經之間的連接是非常復雜的,不斷連接在一起的神經能夠使信息更快、更準確地被傳遞到大腦。
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對方向的確認都是孩子在從事其他腦力或體力勞動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看鐘表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他,長指針在什么地方,哪里是短指針,在左面?右面?還是上面、下面?再比如當孩子辨認字母的時候,他們能夠區(qū)分出“M”和“W”。這就是說,當孩子對相似的字母或字分辨不清的時候,父母們要考慮的是,究竟這是認字的問題,還是需要對平衡感進行更多的培養(yǎng)的問題。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經常得到刺激,大腦就格外靈敏。相反,通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視覺、聽覺和平衡感比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發(fā)育也有滯后的現(xiàn)象
平衡能力是人在身體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時候能夠保持身體穩(wěn)定的一種能力,是人體得以站立、行走和保持動作協(xié)調的重要保障。因此,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以來都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項目。體育活動作為幼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幼兒平衡能力的重要途徑。
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小、認知能力弱,但模仿性強,處于發(fā)展平衡能力的關鍵時期。《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就明確指出:在幼兒體育活動中,要把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xié)調、靈敏作為動作的發(fā)展目標,要利用多種活動發(fā)展身體的平衡和協(xié)調能力。
幼兒發(fā)展指南強調了對于幼兒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由此可見,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在體育活動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平衡能力,要充分利用幼兒園內的各種資源,開展平衡訓練,促進幼兒平衡能力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幼兒體育教學活動中,由于幼兒年齡小,大部分老師都是向幼兒講解了體育活動內容后,讓幼兒自己玩游戲。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調,且目標分散,幼兒玩著玩著就沒有了參與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好奇心強,喜愛新鮮、有趣的事物的特點,根據(jù)體育活動不同的教學目標,分別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到平衡能力的訓練活動中。
例如,在一次練習單腿站立的體育活動中,活動目標是要能夠單腿站立,上身不晃動,且能保持1分鐘。根據(jù)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設立了“大公雞”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們扮演大公雞的角色,模仿公雞“金雞獨立”的姿勢,單腳直立,昂首挺胸,筆者邊做動作邊引導幼兒念著兒歌:“我是大公雞,天天早早起,叫醒小朋友,清晨喔喔啼。”先讓孩子們腿站立,保持上身不晃動20秒,再慢慢延長時間。當他們都熟悉了游戲規(guī)則之后,再比比看誰站立的時間最長。在活動中,孩子們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變換不同的活動形式,如金雞過河、斗雞等。
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單調的教學寓教于樂,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參與興趣,他們興高采烈地反復練習,樂此不疲地在情境中訓練平衡能力,使幼兒的平衡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活和訓練。
二、多樣器材,充分調動幼兒的平衡感官
活動材料是幼兒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幼兒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特點和認知結構,投放多樣化的材料,開展動態(tài)平衡與靜態(tài)平衡的練習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平衡感官,實現(xiàn)平衡能力的發(fā)展。
筆者在指導幼兒開展平衡練習的時候,投放的材料要遵循多樣化的原則,根據(jù)練習目的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材料組合。如讓幼兒用頭、肩等部位來頂沙包、頂塑料盤子、頂積木以保持材料的平衡;或者讓幼兒拿著水桶,保持平衡地走等。筆者還先讓幼兒在平衡木上練習站立,然后再升級難度,在空曠的操場上設置踩高蹺的游戲,為孩子們提供一些幼兒能夠安全使用的踩高蹺道具,或用梯子作為障礙物,讓幼兒踩著高蹺跨過梯子,或者利用操場上的一些小斜坡,讓幼兒俯沖著滑滑板等。
通過多樣化的材料開展多元化的平衡鍛煉,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平衡感官,促進了幼兒平衡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
三、開發(fā)場地,拓寬幼兒平衡能力訓練的空間
幼兒園都有著較寬闊的場地與豐富的活動訓練場,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場地資源組織幼兒開展平衡練習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加大難度,組織幼兒開展梯度式的平衡訓練,這樣才能既引起幼兒的參與興趣,又逐步實現(xiàn)平衡能力的提升。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由于操場上的活動空間比較單一,因此,為了提高對于幼兒平衡能力的訓練效果,筆者會開發(fā)不同的場地,拓寬幼兒平衡能力的訓練空間。筆者通常會借助于幼兒園內不同場地的特點,然后分別組織幼兒進行不同難度的平衡練習活動。如基本的平衡訓練,筆者會讓孩子們壓著操場上白色的跑道線行走,并逐漸加大難度,改為曲線式壓著白色的跑道線行走。除此之外,更加高難度的,筆者會利用一些小型的輪胎組成高低不同的護欄,讓孩子們練習障礙物行走等。
通過由淺入深的梯度式平衡訓練,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平衡感官,逐步實現(xiàn)了幼兒平衡能力的提升。
四、游戲實踐,豐富幼兒平衡訓練的內容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平衡訓練通常都是進行單調的基本動作練習,這樣極易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而缺乏參與的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喜愛游戲的心理,以游戲化的模式,把需要進行平衡訓練的內容和幼兒的日常生活練習起來,以促進平衡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指導幼兒進行平衡能力實踐活動的初期,部分幼兒平衡能力較差,出現(xiàn)了畏懼心理,筆者便設計了“我是小小消防員”的活動。為了救火,“消防員”必須通過狹窄的木橋,于是,筆者讓孩子們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行走,開始時,筆者會牽著他們的手,而后慢慢放開,直到他們都能獨立走完全程。當孩子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平衡能力后,筆者便設計了“搶救傷員”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兩人一組,抬著擔架,一起過平衡木。口哨一響,兩個小朋友相互協(xié)作,過橋搶救傷員。通過這些游戲,調動了幼兒的參與性,有效促進了幼兒平衡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階段是發(fā)展孩子平衡能力的關鍵時期,我們應當重視對幼兒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認識到平衡能力對于幼兒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特點,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組織幼兒開展平衡訓練,以提升幼兒的平衡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整體動態(tài)平衡觀念對現(xiàn)代廣告的影響
一、主題的觀念化
現(xiàn)代廣告無論怎樣為自己辯解或掩飾,它都難以脫離產品。這樣的局限性非常明顯,在產品極端豐富,而且產品同質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要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USP,或在消費者心目中確立一個位置,已經非常不現(xiàn)實,而且也必將效果不佳。“后工業(yè)社會中不再奉行一元論的產品政策,而以多樣化、非集中化的方式制造產品。后工業(yè)時代以它自身帶來的文化更新為基礎來更新自己。而今,大市場上的那些標準產品,即那些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已不再走俏,因為綜合市場本身遭到不同專業(yè)市場的沖擊,這些專業(yè)市場組成不同的文化團體,保持著不同的傳統(tǒng)和行為方式,廣告不再是目標,而是一種攻克各種心理的手段。這就是說,人們需求的那些產品不是滿足一般需求的產品。而是符合特殊文化層次的產品,因此。產品有明顯的文化層面,產品功能被重新確定。”文化成為消費品,消費是一種文化,產品的地位退居其次,只是附屬品,文化才是重點,產品已經成為文化的載體,而非消費的重點。因此,廣告必須作為文化生產者的身份為產品貼上文化的標簽,賦予其某一種觀念。
主題的觀念化要求廣告必須傳播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與目標消費者達成共識,使之認為消費就是其生活方式的展示和價值的再現(xiàn),使得在現(xiàn)實中受挫的人們能夠通過消費來尋求平衡。廣告的主題從具體到抽象,最后游離于產品之外,廣告?zhèn)鬟_的觀念成為人們的需要和依賴。成功的廣告延伸到產品不起作用的角落,產品所承載的觀念的價值比產品本身大得多。
此外,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認為,廣告主題的觀念化會使品牌也趨向觀念化,品牌的內涵和外延都會歸到一點,品牌體現(xiàn)的觀念與目標人群的價值觀一致。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論斷,后現(xiàn)代廣告“提供一種基于對消費者(或品牌)個性文化與觀念的需要,而非傳統(tǒng)狹義概念的系統(tǒng)服務作業(yè)。在這一概念的基礎上,后(現(xiàn)代)廣告將直接作用于品牌觀念創(chuàng)導的消費觀念的基準點上,從而使消費時常獲得重新解構和能量釋放——這種釋放帶來的客觀效果就是消費加速和消費文化的進一步個性細分和催熟。”
二、注重視覺的沖擊力
上個世紀60年代,廣告科學派和藝術派曾就廣告是科學還是藝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其實,科學派強調的是廣告的內容,而藝術派則強調廣告的形式,即“說什么”和“怎么說”孰重孰輕的問題,爭論的結果是兩者同樣重要。但是,在“眾神喧囂”(巴·赫金)的消費時代,到處充斥著符號化和影像化的信息“說什么”已經沒有人聽,“怎么說”才是最重要的。消費文化的影像與符號化,能指遠遠大于所指,媒介參與符號的制作與傳播,使得符號游離物體本身,運用于多樣性的相關聯(lián)系之中,充當著象征符。在這種情形之下,人們通過符號所形成的影像來了解真實世界,在他們眼中,一切皆可轉化為影像,一切都以影像的形式存在符號與影像無所不在的消費文化背景下,廣告自然也不能例外。廣告必須具有強大的視覺震撼力,要輕易地吸引人們的眼球。否則,就會湮滅在過剩的符號影像中,不留一絲痕跡。對視覺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廣告的基本要求之一。威廉·伯恩巴克曾經提到廣告創(chuàng)作的三要素:相關性、原創(chuàng)性、震撼性。但是與現(xiàn)代廣告相比,后現(xiàn)代廣告對視覺的要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甚至可以拋開其他一切,單純地追求視覺效果。在以視覺取勝的時代,哪怕是目光的稍稍停留,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表現(xiàn)風格的多樣化
消費文化與市場體系和商品形式之間形成一種同謀關系,把文化包裝成商品,作為純粹的審美消費的實物,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形式上的需求,將各種支離破碎、牽強附會的文化強加于商品之上,使得消費與文化之間的界限難以劃分。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距離被消解了,文化呈現(xiàn)出平面感。但是,這種平面性卻使得各種文化的存在都成為一種合理的現(xiàn)象。各種文化之間出現(xiàn)了平等的假象,從而使得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而體現(xiàn)在廣告上,則表現(xiàn)為表達風格的多樣化。現(xiàn)代廣告千篇一律地強調感性訴求或理性訴求,或者講一個故事,闡述一個利益點,或者其他。這些方法已經是明日黃花。翻來覆去雷同的理性訴求,虛偽造作、不合情理的感性訴求,這些已經形成一種固定模式,同類產品的廣告沒有根本差別,陷入一種混亂的相互抄襲與模仿的局面之中。于是,廣告的作用越來越難以評估,廣告主對廣告的信心日漸式微,廣告費被轉移到營業(yè)推廣,而太多的營業(yè)推廣使品牌逐漸淪為日常貨,品牌之間只剩下價格是惟一的辨識。可以說這是現(xiàn)代廣告的一大頑癥。
如果現(xiàn)代廣告在工業(yè)社會能大行其道,那么它在后工業(yè)社會簡直束手無策。在后工業(yè)社會里,消費文化形成文化的平面性,不管是高雅文化還是精英文化都被消解為一系列的碎片,可以任意拼貼,任意組合,使廣告表達風格的多樣化成為可能。盡管這種東拼西湊的風格可能只是思想的空殼,蒼白的表象,但它仍然使品牌的廣告相互區(qū)別,具有獨特性,從而能夠從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引人矚目。例如,中興百貨公司的廣告,13年來持續(xù)一種以許舜英的作品為代表的許氏風格,即“人物、構圖、符號的場面化和儀式化,極具平面裝飾美感。服飾華麗,表情冷漠,肢體語言優(yōu)雅,環(huán)境舞臺化,表演群體化和模特化,具有羅可可式的華麗和日本浮世繪的優(yōu)雅,畫面常具有行為藝術式的沖擊力和非現(xiàn)實的夢境式的迷離美感,成為消費者(讀者)喧嘩的、炫耀的、釋放欲望和快感的時尚表演儀式。”此外,如絕對伏特加酒的廣告,一直以與酒瓶形象相似的事物為畫面主體,表達絕對伏特加是絕對地令人著迷的主題。又如,貝納通的廣告,大膽地將有爭議的題材納入廣告創(chuàng)意之中,屢屢引起轟動。這些品牌的廣告形成一種鮮明的獨特風格,即使在毫無文字表達的情況下,也能明顯地辨別出來。
四、個人化的訴求
消費文化強調回歸自我,這種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不可抵擋。目前,人們通過越來越多的媒介渠道和公眾活動來對自我進行認識和探求,一統(tǒng)天下的理性與規(guī)則已經被拋棄。自我成為一個人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在這個社會中,喪失自我的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是一個笛卡爾和薩特結合的時代,個人至上主義和宇宙萬物只此為大的惟我意識所向無敵,“我”是這個時代文化鮮明的烙印,在這個時代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面對這種局面,任何統(tǒng)一的模式和方法已經失效。所以,后現(xiàn)代廣告必須采用個人化訴求,與目標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與溝通。事實上,廣告訴求的對象一直在由大眾向小眾轉變,廣告越來越成為個人化的東西,以至不同的廣告只能被不同的小群體所理解。理性訴求到感性訴求是一個質的飛躍,個性化訴求是在感性訴求的基礎上的又一個飛躍,而后現(xiàn)代廣告要求的就是個人化的訴求。“理性訴求是以大眾為對象,感性訴求則是為別人而感動,個性化訴求使人產生更貼近那些更小群體,甚至邊緣群體的歸屬感,而個人化訴求則完全使個人在生存理念上找到歸宿。”
后現(xiàn)代廣告的主題趨向觀念化,而觀念的對象正是個人,即以個人為對象,進行價值觀念和生活理念的交流,這是一個信息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所以,后現(xiàn)代廣告的話語模式大多與“我”有關,以第一人稱來拉近與目標消費者的心理距離。如:李寧運動女裝的“我運動,我存在”,索尼游戲網站的“我玩,故我在”,中興百貨的“我愛流行,所以我存在”。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生活方式也是個人化表達的主要途徑。由于消費文化肯定人性中本來的東西,認為存在即是合理,對個人非理性、無原則、卑瑣、隱秘的情感的支持和寬容,使得這些往日不敢登大雅之堂的心理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在后現(xiàn)代廣告中大唱主角,毫不留情地破壞現(xiàn)代廣告的謹慎作風,并對現(xiàn)代廣告虛假造作的完美形象大加嘲諷。
上一篇:動態(tài)平衡訓練兒童游戲
下一篇:動態(tài)平衡游戲教案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