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數學教育新理念,轉變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在對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和反思中,我體會到:以數學知識自身獨特的魅力,能讓教師在激情和享受中教,讓學生在歡樂和入迷中學,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說明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課標”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得到了很好地落實。下面結合新課程理念,淺談我對學生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一些做法:
一、非信息技術參與下學生的數學學習
數學學習應該多樣化,現實的、有趣的、探索的學習活動應成為主要的學習形式,“自主、探索、合作”應該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們應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基本內容和探索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活動過程,以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讓學生經歷操作活動的過程,通過動手實踐學習數學
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是動手操作,用外顯的動作來驅動內在的思維活動,并把外顯的操作過程抽象成數學的表達,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方法與過程,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綜觀我們的教材,在各個內容的領域都安排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⒈“做”中獲知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師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數學在哪里嗎?其實,數學就在你們的手指間,不信?我們來試試。出示一個圓形紙片,讓學生把這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學生操作感悟出要對折以后才是平均分成兩份。教師又說:剛才,我們表示了一個圓的二分之一,其它圖形上也能找到二分之一嗎?試試看!學生拿出準備的圖形紙片操作,折出了各種圖形的二分之一,并展示交流。之后,教師進一步追問:你能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嗎?試試看!學生操作,很快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⒉“做”中得法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師提出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怎樣來計算它的面積呢?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把它分割成幾個正方形小塊,一塊一塊計算面積,再加起來、有的說把它轉化成一個我們會算的圖形。教師又說: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學生開始獨立思考,并嘗試操作。教師給予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索,過了一段時間,學生陸續舉手了。是這樣操作的:生1:我在這個平行四邊形上畫了許多大小相等的小方格,每個小方格是1平方厘米,邊上不滿一格的,2個合起來,這樣,一共有72個方格,就是72平方厘米;生2:我是沿著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再重新組合拼在一起,發現它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與原先的平行四邊形是有聯系的。我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由此,我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教師進行評價學生不僅會動手,也非常會動腦!其他同學也發現這個規律了嗎?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轉化成長方形呢?且都有這種關系呢?同學門來驗證一下。學生很快地進行探究并發現用割補—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教師再一次激勵學生:“轉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的問題時,可試著,把它轉化為我們己學過的知識,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具體操作中,割補—平移也是很好的方法……
⒊“做”中長能如“按比分配”有這樣一題:學校組織五、六年級學生到300平方米的學農基地參加勞動,將總面積按2:4分配給兩個年級,兩個年級種植的面積各是多少?學生根據題意畫出圖形并討論五年級與六年級種植面積大小的關系是什么?六年級種植面積與總面積的關系是什么?通過作圖、思考、討論,學生的解題思路活了,爭先恐后說出了多種解法。在學生興致正高時,教師緊跟節追問一句:“300平方米的勞動基地還可以怎樣分配給兩個年級進行學農勞動?”學生自己動手,獨立劃分,然后小組討論,結果又出現了將300平方米平均分成3份、5份、10份、15份等按任意比分配的不同情況。
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探索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活動是努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和經驗,使學生獲得的感受、經驗與人類積累的數學知識以溝通的活動。因此,數學學習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經受,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自己意義的認知建構,并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在豐富的具有現實背景的研究活動中經過自己的思考探索有關的數學結論。如教學“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特性“時,讓學生回憶身邊的自動伸縮門、衣架和活動護欄等例子,觸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這種特性,學生主動性很強;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這一課,是學生在課堂上第一次接觸百分數,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對百分數一無所知,其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認識了百分數。所以在執教時首先讓學生看一張剛結束的大運會各國家金牌分布情況統計圖(略),教師說: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到過百分數?學生說了很多,如:在牛奶瓶上見過,在零食包裝上見過,在羊毛衫上見過,在天氣預報中見過等等,由此去探索新知識;再如學生學習平面圖形面積推導和立體圖形體積推導的過程,都是建立在“轉化圖形—建立關系--推導公式“這一方法思想基礎之上的。學生由原來圖形的推導獲得的知識經驗,遷移到一個新圖形的探索中去,這樣的學習學生很主動。從而表明學生能夠根據對現實情景的感受和知識經驗的積累去進行研究和探索,使問題得到很好解決。
三讓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互動的過程學習數學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各自的思維方式、智力活動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數學學習的過程又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經歷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通過互動體驗認識數學和數學思想,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態度,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學中,我多次設計合作與交流的內容,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學到數學的知識與經驗,思想與發現,獲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機會與體驗。例如學生學習“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這一知識時,我提出一個小小的課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呢?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研究。通過學生的研究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有的說沿高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的說斜著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有的說隨便剪,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不規則的圖形,對于學生的上述說法教師給予肯定并進一步提出這三個圖形能否歸納成一個圖形呢?再一次引發學生的討論交流。圓柱的側面因學生剪的方法不同,位置不同,展開的圖形也就不同,但各展開圖都可轉化為同一個圖形----長方形。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悟方法,并作出合理的解釋,互動的方式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二、信息技術參與下學生的數學學習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習和教學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計算機及網絡使數學學習的內容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應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的數學學習。
一激發學生樂于探索數學的動機
《標準》明確指出:“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快樂的,也是沒有生命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體”,每一位教師都要深刻地理解《標準》理念的內涵,把教學植根于對學生深厚的“愛”之中。努力創設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在探索數學的樂園里。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與所提問題的情境之中,觸發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從而啟迪思維。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為學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的畫面,配以悠揚悅耳的音樂,充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如教學《圓的認識》時,運用多媒體演示,先讓學生看到畫面中自行車、三輪車、汽車的車輪都是圓的,接著將它們的輪子換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狀,學生觀察后議論紛紛,個個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畫面又把輪子換成橢圓的,同學們看完后都說:“這也不行,坐上去誰受得了?”此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圓形的輪子就行,其它形狀的輪子都不行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喚起了學生探究的愿望,誘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這樣,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認識了圓的特征。
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真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嚴整、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提供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學生完全到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由于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所以,教學中所提供的實際情景或材料多數是相對真實或生活情景的一種模擬。在常規的教學中,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無法滿足教學內容的創作及呈現。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夠創設集圖、文、聲、色及網絡、交互于一體,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有利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的聯系,從而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促使學生理解數學、掌握數學、應用數學,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簡單的整理與簡單統計表》以后,可以用計算機分別模擬街道某處不同時間內各種車輛經過的情景,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描述所獲得的有關車輛信息,并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幫助交通部門提供合理的設計方案。讓學生通過對現實問題的探索充分認識到統計與概率的廣泛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之體會到生活中處處皆數學及數學對生活的重要影響,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作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多媒體計算機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過程,不僅能輔助教師的教,更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
如教學《圓的面積》時,運用多媒體,首先展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利用動畫將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啟發學生思考:我們能不能把圓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某種圖形,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想象:(1)把圓按照相互垂直的直徑4等分,能拼成右圖。(2)把圓8等分、16等分,按照上面的方法能拼插成一個什么圖形。(3)把圓32等分、64等分……繼續拼插,得到的圖形接近了什么圖形?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體會出把一個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插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從而使學生能直觀、形象、具體地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當學生認識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把圓等分16份后能不能拼插成我們熟悉的其它簡單圖形,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讓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索,從而拓寬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探究教學插上了翅膀,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小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方式轉變。其中,自主選擇、合作交流和親身實踐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要素。多媒體網絡教學的一個極大優勢,就在于能圍繞四要素服務,改變靜態、被動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交往合作的環境,實行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網上交流的學習方式,有效地發揮網絡教學作為激發學生交流互動的合作學習方式。
例如,在教學物體體積后,布置給學生一個課題—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教師可引導學生到網上查閱資料,進行網上搜索信息。學生通過自已去探究這個問題,并能從自身的認識角度去分析問題,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合作交流。
通過這樣的設計與安排,勢必對學生數學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設計的游戲叫什么
(一)精心編制各種教學游戲
根據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變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如游戲逗七星瓢蟲地,只滲透了認識數字逗7地以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游戲逗樹葉變變變地則是讓幼兒通過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樹葉進行美術創造活動,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在編制游戲時,還需設計各種形式的游戲,如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以及集體進行的游戲。如在游戲逗飛舞的彩球地中,幼兒既可以自由的玩彩球,又可以結伴玩彩球,還可以進行小組傳球比賽,這些游戲既可提高單位時間幼兒學習的密度,又能適合不同的個性,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二)靈活指導各種性質和形式的游戲
在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中,所設計的教學游戲也不同。教師分別以不同的角色身份進行指導,在幼兒個別玩的游戲中,教師一般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做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干預幼兒的游戲為準則,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教師只要以觀察為主,并以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教師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活動有關的指導,并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三)將感知活動貫穿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
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與游戲的整個過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或對先提供的材料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觀察,并思索把它們做成什么,然后邊觀察邊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見,游戲構成了發展兒童觀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想象、思維應得到充分的發展,比如中班在以逗秋天的顏色地為主題的教學游戲中,在教師的啟發下,能從山林、湖水聯想到大海;從小草、楓葉、菊花聯想到松樹,進而仿編詩歌。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室時有意識的滲透各種認知成分。如設計結構游戲時,要考慮充分滲透觀察成分;設計角色游戲時,考慮充分挖掘兒童的想象力;在設計智力游戲時,則要更多的滲透思維成分,同時要將各類游戲做協調安排,從而促進幼兒認知全面的發展。
教師根據教育教學目的按照一定目標設定的游戲被稱為什么游戲規則游戲
教學目的:初步掌握實操課教學設計的方法要求:設計實操課教學方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的是進行教學設計,傳統的教學設計僅是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方案,然后帶上教科書走進課堂,以粉筆加黑板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我們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資訊傳遞,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取更多的資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把資訊科技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資訊科技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資訊科技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互動、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有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在基于一生一機的環境下進行教學。那么,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會有所側重。在我們普通教室里上課的時候,主要采用的是遠端教學資源和班班通網路環境,我們一般采用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來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而在計算教室里面一生一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網路資源來實現教學目標,那么我們就可以用到網路教學設計方案。這兩種設計方案都是屬于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設計方案,只是因為我們的教學環境或者說是學生的學習環境的不同而采用的不同教學設計方法。
現在,我就從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網路教學設計兩個方面來和大家探討如何進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教學設計
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媒體的應用形式和教學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多媒體組合教學、基于區域網的教學和基于Inter的教學等。由于對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重視程度和應用水平的影響,普遍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教學方案沒有明確的設計思想,反映不出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仍然是經驗型的思路。
(2)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具體。
(3)教學結構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學模式的四個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地位、媒體作用、教學過程等四方面的轉變),也反映不出學科教學的規律。
(4)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作用。
多媒體所能展示的內容十分寬泛,從實體展示到抽象模擬,從歷史重現到未來猜想,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予以實現,這關鍵在于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方案設計時是否收集了充足的資源。
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那么我們要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多媒體教學方案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
(一)、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
每門課程都是由若干個章節組成,每一章節有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內容的屬性是確定的(每個知識點的意義所在就是它的屬性)。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社會的需要
社會的需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如社會的責任,國家的需要等等。比如我們在愛國主義教育當中講到的,什么是愛國主義?就可以用到列寧的一句話: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這句話可通過幻燈的形式投到螢幕讓學生直觀的閱讀,增強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可以體現出社會責任和國家需要,而且能夠讓學生明白愛國主義的真正含義。
2、學生的特征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先分析學生的特征,明確學生的求學目的和基礎水平。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原有的認知能力上進行拓展和更新。正確分析學生的特征,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我們一位高三學生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初中時,外語不用努力成績就不錯,上了高中發現別的同學英語水平比自己好,他開始找差距,過去他沒背書的習慣,后來他發現背書并不困難,只要多讀一兩遍自然就會背了,而且背下來的東西理解得更深刻。他的學習體會是上課注意聽講,事半功倍,很多知識在課上就記住了,上課把老師講的重點詞在書上作記號,平時讀書時注意就可以記住這些詞。現在他的英語成績在班里處于中上等水平。他說:“如果初中多學一點,就不會這么被動了,要想趕上成績優秀的同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自從上了高中后才意識到即使再聰明如果不努力的話在高中要想獲得好的成績同樣是不可能的,所以聰明已經不是優勢了。”這就給我們提示了,如果了解學生的特征,那么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學,肯定是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學科的特點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色。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節《思想品德》課,這位老師完全以語文課的教學教法,關注的不是導行、明理、勵志、做人,而是字、詞、句和段落篇章的分析。這樣把《品德與生活》課上成了語文課,完全失去了這一學科課程教學的意義。
那么怎樣在學科整合中凸顯出學科課程特點呢?就語文學科而言,提倡語文與藝術的結合,讓表演、繪畫、拼圖等走進課堂,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語文,不是追求形式的演一演、貼一貼、畫一畫。就《思想品德》學科看,這門學科的教學核心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教學的特點是***、明理、導行;學習方式應該通過典型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情,把課堂構建成一個虛擬的科技園、演講臺、智慧宮和挑戰平臺。這樣的《思想品德》課才能播種認識,收獲品格,放飛希望。
我們只要把知識點把握清楚了,那么,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明晰的思路,在教學媒體的選擇上才會有足夠的空間。
(二)、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教學情境的創設
媒體的選擇,就是軟體和硬體的選擇。軟體是記錄和儲存教學資訊的載體;硬體是傳遞和再現教學資訊的教學裝置,如實體模型、計算機、幻燈、投影、電視、課件等等。
1、媒體的選擇
媒體選擇的基本思想是盡可能選擇低代價、高功能的教學媒體。我們根據需要選擇要使用的媒體。
下面我們看看常用的教學媒體和它們的特點
媒體種類主要教學特點
實體模型進行立體模擬
錄音(CD)語言聲音的重現
投影進行平面模擬
幻燈靜態實景的重現
電視(VCD)呈現動態過程
多媒體課件進行互動作用
2、創設教學情境(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創設教學情境,在我們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多媒體教學設計還是網路教學設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創設情境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征:
1.基于生活。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注重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他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的教學理念。
2.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3.體現學科特點。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科學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時(平均分配,除法),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春游”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準備各種食品和水果并進行分發,但教學重點應該盡快地落到“總數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還有沒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等等這些數學問題上來,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討論“春游應該準備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應該注意什么”等與數學內容無關的生活問題上。
4.內含問題。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穿插問題,特別是點明知識點的問題設計要準確,我們可通過設計一些多媒體展示的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5.融入情感。比如課文的朗讀要聲情并茂、引入故事要生動形象、展示收集的媒體圖片貼近生活等等就是一種融入情感的好方法。
6.傳遞感性資訊。比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我們舉一個教學例項:在學習鈉的化學性質時,利用乙酸和金屬鈉設計一個滴水生火的實驗,由于實驗結果與水能滅火的日常觀念相矛盾,那么這個“一反常態”的實驗現象就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的思維就會特別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自然就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自主學習,組織協作活動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討。協作學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協商,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認識理解。通過對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設計,可以營造出一種更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出學習主體的作用。
1、自主學習的設計
自主學習分為個體自主學習和集體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外在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自主學習”是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自主學習”并沒有現成的經驗,更沒有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斷探索中慢慢滲透逐漸形成。
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通過展示一些創設問題情境的聲像資料讓學生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的與同學進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
2、協作學習的設計
協作學習就是多個個體組成一個群體,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協作學習通常有兩種不同情況,一是學習的主題已知;二是學習的主題未知。主題已知的協作學習設計可通過提問來引導討論,而教師則要對學生的討論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主題未知的協作學習設計是因為事先并不知道學習主題,所以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在整個協作學習過程中由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們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論組織協商,最終解決對問題的分歧,達成共識。由此可見,教師提出問題的可爭論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習過程必須可控,如果出現離題詭辯等現象,應及時制止,引導學生回到主題上來。
(四)、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課堂教學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即各要素的時間關系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空間關系是指教學內容的層次關系、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等。
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我們必須考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參與、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媒體的運用等。形成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特殊作用,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也要加以考慮。
(五)、設計測量工具,進行學習評價(也就是評價體系)
學習評價,就是根據明確的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測量資料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量化,并對量化的結果作出有價值性的判斷。
什么是教學目的所謂“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并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
必須以教學大綱所限定的范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于培養"四有"新人這個總目標.
對落實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將較為復雜的學習行為分解為從簡單到復雜的、序列分明的幾個部分,它不但規定了教學活動應達到的最終結果,而且提出了達到這一最終結果的一般教學活動的程式,即通過對簡單行為的逐個實現達到對復雜行為的最終實現,因而對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有明確的具體的指導作用,確保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如何根據各次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設計出引人入深的多媒體激趣活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的不斷推廣,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日益增多,打破了原有的傳統教學手段獨霸課堂教學的局面,越來越多的課堂在使用多媒體,越來越多的教師在研究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是不是點石成金的萬應靈丹,一好百好?傳統教學是不是陳舊落后的破落戶,一無是處?它們究竟是新舊更替、此消彼長的關系,還是各有千秋、和諧共存的關系?
筆者認為,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各有其優勢,也各有其不足。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中的不盡如人意之處,通常是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所在,而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之處也往往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所在。因此,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存在著有益的優勢互補關系。而要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優勢互補,必須首先研究和總結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各自有哪些優勢,有哪些不足,然后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并結合傳統教學手段的使用,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的的英文怎么說teaching purpose
僅供借鑒,望采納,O(∩_∩)O謝謝
如何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的例題,習題與檢測題現在的教學目標都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檢測題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前兩個目標,第三個目標應在練習過程中培養.
如果是一堂新授課,那么課堂上的檢測題應分基礎過關、鞏固提高和綜合應用三個層次,基礎過關自然是最基本的定義、公式及定義、公式的直接應用;鞏固提高是在基礎過關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進行變式訓練,綜合應用,則應注重知識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和綜合性應用.同時要注意課堂上的檢測題題量要控制好,不易過大.
現有就是要注意習題的精選,要符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要超出內容及學生的接受能力.
真人野外設計的活動游戲叫什么WARGAME(野戰游戲)也叫生存游戲,戰爭游戲!
:baike.baidu./view/797885.?wtp=tt
教案中教學目的如何寫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蒐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并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資訊,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如何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1.學習目標的確立
根據課標、教材、教參、考綱、試卷幾個方面的內涵,從學習內容、學習程度、學習行為或條件幾個角度,進行目標設計,特別要制定出學生能夠實際應用的目標。
學習目標按時期分,可分為學段目標、學期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按目標性質分,可分為結果性學習目標、體驗性學習目標、應用性學習目標。
2.學習目標的實施
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非常關鍵,將學習目標落實到學習的各個環節,根據所預設的目標,選擇適配的教與學的形式,挖掘學習資源,確立檢測方式,完成預設目標和生成性目標。
在教學目標確定好之后,結合教學資源反復推敲如何將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課堂中,哪里需要以舊引新,哪里需要創設情境,哪里需要探究交流,每一個環節是不是有針對性,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學生的知識基礎、經驗基礎是否能夠接受,學生對問題會有哪些想法,如何應對并引向正確的方向。教學環節要有目標,聯絡緊密又層層深入,才能讓教學目標更好的落到實處。
知識與技能目標:一般要順次展開三個層次:(1)情境創設:讓情景貫穿課堂的始終。通過特定的情景,啟用學生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于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2)新知探究:通過解決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形成知識應用的規律。(3)知識應用:精心設計訓練題,實現有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在設計訓練題時,要注意題型的多樣化、精煉性和典型性,同時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方式,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的過程。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就是教師積極引導和學生思維的結果,這里的“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在學生學習新知過程中既要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又要強調合作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每個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選擇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養成的。所以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已健康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觀去影響學習主體,是教育者通過身體力行的示范活動來言傳身教的,并積極創造有力于學習主體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人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當然,三維目標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是不能分割的
之前有篇文章提到:由于被迫宅家,這段時間我們體驗了各種線上課程,寫了線上畫畫篇:畫啦啦、美術寶、河小象......幼兒線上美術課怎么選?,很受大家歡迎,也有同學私信來問有沒有給娃報思維課。那么這篇就來說說我們家學思維這件事。
思維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以后的數學,但其實它又是一種邏輯的能力。不僅僅是做做數學題,司馬光砸缸的逆向思維,曹沖稱象的代換思維......甚至只是說話的前后邏輯,都可以歸于思維。我們教孩子比大小、比輕重、認識鐘表、空間想象......統統都需要思維學。
我們家童花舜目前幼兒園中班,20以內加減法還搞不太清(自認并不是個雞娃的媽),之前我都是以練代教,小紅花貼紙書公文教育買了不少,一來不傷眼睛二來她也喜歡玩這種游戲,就通過刷題教思維方式和解題方式,但需要老母親不停滴去市面上找新書來刷,而且不同類型之間還有不少重復。
這段時間體驗了幾種不同的思維課形式,除了因為學這個之外我們其他英語認字之類也要通過ipad有些傷眼之外,著實比自己教省心很多啊,而且學起來頗為系統,體驗過的這幾家我來詳細說說。
雖然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思維課程很多,但不外乎直播課、錄播課、AI課三大類。這些課我們都體驗過,一起分析下優劣勢,關鍵還是綜合娃的情況來選擇,而且我發現相比較其他課程,思維課娃能有比較直觀的喜好,基本可以直接幫你做選擇,因為再好的課也架不住她不要學啊~
直播課
時間較固定,課程時間較長,老師有不確定因素,還有上課同伴的水平都是不可定因素,但直播課有非常難抗拒的優點,就是互動性高!當然啦,價格也比較高。
我們之前小班時體驗過豌豆思維的直播課,娃倒是很喜歡,只是每一次花的時間較長,而且同伴老師難固定,所以當時孩子較小,我覺得自己教也可,就沒報。
豌豆思維以4-8人小班直播形式上課。
它的課程分為6個階段S1-S6,課程內容含數與計算、圖形與空間、統計與概率、邏輯與推理和生活認知五大模塊,主要針對從幼兒園小班到小學三年級的孩子。
豌豆思維課程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它的每個級別的課程側重點呈階梯式遞進;
二是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內容,豌豆思維在數與計算部分的內容量大大提高,課程體系與小學數學學科本身的知識體系十分相似,但實際上還是提前學習了。
(豌豆思維S2-S5課量變化圖,選自魚sir)
在動畫上,豌豆思維購買了超級飛俠的IP,對于超級飛俠的小粉絲來說吸引力應該很大,而且它的趣味性也是比較高的,但是它的動畫并不多,整體來說還是教學性比較強。
缺點是:若老師的教學風格比較平淡的話,課堂可能會稍顯乏味。單節課的價格根據不同課包稍有不同,最劃算的課包算下來大概是60多塊一節課,除了直播課還會另外贈送AI課什么的。
錄播(偽直播)課
火花思維直播課比較出名,但這次我們體驗的AI課則屬于“偽直播課”,這種真人教學的優勢在于孩子如果不是表現欲特別強,并且互動需求特別高的話,一般是看不出來是錄播課的,它保留了直播課的各種互動效果。
而且火花AI課和直播課采用的是同一套課程大綱,教學內容是一致的。除了教學課件外,也有輔助的學習資料,課程分為4個階段,L1-L4,針對2-7歲孩子到幼小銜接。
學習內容包含數感運用、圖形空間、邏輯關系、生活應用、益智游戲五大模塊。
課程以自創的動畫形象方塊猴、三角兔、圓圓鼠帶領孩子進行闖關形式的學習知識。前有預習中有練習后有復習,幫助鞏固知識點。
簡單來講,火花AI課就是火花思維直播課的克隆精華版。區別就是AI還沒法做到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的反饋互動,但小孩沒感受到錄播,互動得還是很開心。
直播課互動性更強,但是必須固定時間上課,價格也更高。AI課互動性不如直播課,但是課程解鎖后支持隨時上課,時間更靈活自由,而且性價比高。而且直播課容易受老師水平影響,而這種錄播課,一般選最好的老師,所以發揮就更穩定更受孩子歡迎,而且不會被其他同學的互動占用課時。
從體驗課角度來說,更適合坐得住的孩子,老師上課會有課堂紀律,像一節課那么進行,教授的體驗內容以偏數學為主,實際生活聯系較弱。上完課她會說,內容還可以,我也學到新知識了,但不夠“好玩”。
價格一年是2600,每周四節課,每次15分鐘,全年42周。上過體驗課應該會有優惠,他們體驗課是20塊錢不到8節課的體驗,還送一本練習冊(S3好像是最簡單的,S1、2我看還有點小教具)。
AI課
這是目前市面上比較火的,其實之前的錄播課也算AI課的一種,但斑馬思維是動畫教學,基本上以動畫為主,這種課程的特點是特別吸引孩子,而且跟錄播課一樣,上課時間更為靈活,可以根據家長或小孩的時間自由安排。
同樣是面向幼小銜接的小孩,斑馬思維壓縮成了3個階段。從課程時長來看,斑馬思維的課程時長也更長一些。
斑馬思維的課程安排就更有趣一些了,開始是視頻互動課(課程內容)、之后有隨堂測(練習)、生活中的數學,將數學思維實際運用。
再是我當小老師,就是讓小朋友自己用語言組織表達解題思路,我女兒就很喜歡這個環節,每次都要把新學會的知識點再教給外公外婆,最后是皮皮打電話,孩子是不是都很喜歡這種類似彩蛋的設置?
這是5-6歲孩子主要是幼小銜接的課程內容,因為它把這些知識點用動畫兒歌等形式揉碎打散了教給孩子,她們就要比之前我自己用習題刷或者隨意教更易學會,而且每個單元并不是同一類問題的深入和擴展,而是跳躍著來的。
對比火花體驗課這8節各種數獨啊!!!我自己看了都頭暈,更別說我家暈數字的娃了。跳躍式教學的好處在于這個不喜歡,沒關系明天學別的,下一次又來了,講不定你就學通了。
相對來說,斑馬思維的課更游戲更不像課堂一些,小朋友玩著玩著就把知識點學了,不累,愛上。缺點可能就是少一些課堂的感覺,更像是一款游戲互動類的APP,想想看我們用都都數學用洪恩識字,一年也就幾百吧~
價格是2800一年,每周一至周五上課,全年48周,其中周一到周四是AI動畫課,每周五是晚上的直播大課,可以跟老師互動。
而他們家體驗課是50塊包含10節課+練習冊小積木,當做周末的練習游戲玩玩還不錯,會送優惠券,如果是斑馬英語的用戶價格最低。
數學游戲 APP
既然之前提到像數學游戲 APP,那么干脆就把都都數學一起來說說,數學APP除了都都數學,還有可汗學院、有道數學什么的,選一款喜歡的就好。
這款是來自哈佛、斯坦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首爾國立大學,在20多個國家的教育類APP中排名第一,它的教學標準是美國核心課程ccss。
右上角中英文可以自己切換,這點很方便!有不少其他APP是英文的,就不是很友好。
開始的界面需要選擇孩子的數學水平,心里沒底的老爸老媽也可以點擊右上角給娃測試一下。
然后進入首頁后,會發現三個板塊。挑戰實驗室里有一些基礎的題型,做每次做完后,還會有一些挑戰。自由模式里有很多游戲,涉及的內容有計數與基數、運算、數學推理、時鐘與貨幣、幾何和測量與數據,而且每一部分都很全面。
挑戰圖書館里,也有很多與數學相關的知識,不過都需要購買......
不過最常用的還是自由模式啦,里面的游戲和數學知識結合的很好,游戲趣味性還可以。題目種類多,題量有規律的重復,對于幼小階段的孩子來說很友好,能夠加強記憶和理解。
有些游戲還會增加一些互動或搞笑的動態,整個APP感覺很生動。不過每次完成一次練習就會跳出購買頁面......缺點可能就是不如AI課程系統,能根據孩子年齡段逐步適應思維的學習。
對于喜歡數學的孩子來說,是個以練代教的好幫手,而且部分免費,安卓1年卡448元,蘋果1年卡488元(新用戶328元/年),2年卡都是588元,相比之前那些線上課是不是便宜多了?
別再抱怨APP收費了,這不都是知識付費時代了嘛~
思維課總結
以上是我們從個人經歷感受到的思維線上課以及數學類APP,對于思維的學習我是這樣思考的:要有規律適量的引導,孩子小而且保護視力的角度,我覺得還是先以貼紙書等紙面教材的互動游戲為主,保持練習。因為這些課程前2個階段真的還挺簡單的,家長看了會覺得自己也可以教,孩子又坐不住,何必呢?
等孩子稍大一些,可以通過APP或者AI課的方式引入,成本低孩子喜歡,還可以逐步系統化(特別家長沒耐心教的,這些可以幫助你們留出自己的時間來),如果孩子喜歡與同伴一起學習的課堂感覺,家里也不差錢,就上直播課,豐儉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