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游戲的基本特點是:自主性和內驅性。
首先,幼兒游戲具有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幼兒在游戲中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的能力。幼兒游戲是在他們自己的意愿下進行的,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游戲對象、游戲規則、玩伴以及游戲環境。幼兒在游戲中能夠自主決定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自由和獨立的感覺。
其次,幼兒游戲具有內驅性。內驅性是指幼兒游戲的動力來自于內部激勵和興趣。幼兒游戲并非出于外界的強制或壓力,而是源于他們內心的欲望和需要。
幼兒對游戲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投入,他們通過游戲去探索和認識世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求知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經歷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愉悅、滿足和成就感,這些正面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游戲的內在動力。
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和內驅性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自主性和內驅性的特點保證了游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幼兒在游戲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索,培養他們良好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幼兒游戲的重要性
兒童的游戲活動一旦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就會給兒童增加無形的壓力,兒童就無法真正享受愉悅的游戲過程了。所以幼兒的游戲與成人追求結果的游戲或者勞動是有本質區別的,它更多是一種獲得愉悅體驗的手段。
幼兒游戲通過模仿、角色扮演、探索和解決問題等活動,促進幼兒的觀察、思考、記憶和創造力等認知能力的發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主探索和實驗,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游戲包括各種動態和靜態的活動,如奔跑、跳躍、爬行、手眼協調等,可以促進幼兒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發育,增強他們的肌肉力量和運動技能。
動態思維是主體以動態的客觀環境為基點,通過改變思維程序和方向達到控制、調整和優化思維目標的思維活動方式。
是側重于時間、空間統一的思維方式。它要求思維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來改變自己的思維程序、思維方向,對事物進行調整、控制,從而達到理想的目標。
(1)信息要素。是確定思維目標、程序、方法的需要,是實現優化思維目標的需要,是動態思維的指示器和方向盤,標志著思維課題和思維過程進行的程度。
(2)反饋要素。用以發現和校正思維偏差度,反饋不靈,則不能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3)控制要素。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操作,改變主體的行為、方法和措施,控制周圍環境的變化,使思維主體取得主動權。控制的過程,既是主體認識和改造客體的過程,也是主體不斷改變自身的思維程序和思維結構的過程。
(4)變動要素。處在不斷變動中的動態思維,不斷地調整自身各方面的關系,使之與環境產生一種適應性,以便在各種不同變化的情況下,自身作出相應的反應。動態表現在思維的全過程,也表現在各要素內部。動態思維要求主體以開拓和創新的精神,積極參與實踐,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熟悉各種思維形式和方法,具有敏捷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等。
第一,流動性。一切事物及其內部要素都處在運動之中,思維的目標、方向和程序只具有相對的意義,主體必須緊隨客觀事物的變化作出自己相應的反應。它強調的是“變”,在運動中協調,在變化中前進。
第二,擇優性。每一項事物都有多種發展的可能性,有好的、較好的、較壞的、壞的或中間的幾種可能,它們不會按照某種固定的模式運行。這是擇優的基礎。擇優的實際操作是,依據變動的情況不斷作出自己的分析,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對每種可能性都留有余地,然后對各種方案、計劃、措施等進行可行性分析,比較各自的優劣。在此基礎上作出選擇.
第三,建構性。就是在不斷地控制周圍環境的同時,也不斷地對自身的思維結構進行改造,建立良好的思維結構。通過不斷地調整結構,使自己的思維空間和能力不斷擴大,使思維的活力得以充分發展。
第四,整體性。無論是系統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還是系統與環境的關系,都是互相聯結在一起的。也就要求信息、反饋、控制、變動四要素互相協調。采用系統的思維方式,把整個思維過程看做多因素、多層次、多變量的統一體。
第五,開放性。動態思維必須在與周圍環境的交流中,在信息不斷輸入、輸出的過程中,在反饋機制作用下,才能運行起來。(文章內容節選自《思維能力的提升與自測》)
“百圖計劃”:季更100圖;
“遇見計劃”:年更300圖。**
了解詳情,請閱讀此文
幼兒動作思維的作用和趨勢
孩子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在實際操作中,借助觸摸、擺弄物體而產生和進行的。例如,孩子在學習簡單計數和加減法時,常常借助數手指,實際活動一停止,他們的思維便立即停下來。
在3-6歲這個階段,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比如說,孩子常常邊玩邊想,但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就隨之停止。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搭建什么東西,只能搭完后才能把搭的東西想象成某一種東西告訴你。
6歲后孩子的思維就可以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他已經能擺脫具體行動,運用已經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來思考問題。雖然這時動作思維仍占很大部分,但是形象思維也占了很大比例。
7歲上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不停留在對事物的簡單表面的評價,現在已經開始對事物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早期他看電視時,可以說出好人、壞人,這時已經能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維已經從事物的外表向內部、從局部到全面進行判斷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確加深。
1三歲前是動作思維培養關鍵期
三歲前是動作思維培養關鍵期
據專家介紹,對于0-3歲的寶寶來說,“認字”、“背唐詩”遠遠不如運動能力更能促進智力的發展,這是因為運動可以為大腦提供“刺激營養”。
專家同時強調:對于“動作思維”能力來說,培養的關鍵期在3歲以前。嬰幼兒在0-3歲的時候就具有最早的思維活動——動作思維,也稱“直覺行動思維”。這一階段,嬰幼兒的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嬰幼兒的行為又包括無意動作、本能動作和智慧動作。其中智慧動作是靈長類動物區別于一般動物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智慧動作的不斷發展,才令猿進化為人。
0-3歲正是孩子動作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家長應該針對這一特點,讓孩子多多參與有利于刺激思維發展的智慧動作游戲,讓孩子在愉悅、輕松的動作游戲中獲得大腦機能的發展,為下一階段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開發動作思維能力是幼兒啟蒙教育的核心
開發動作思維能力是幼兒啟蒙教育的核心
幼兒時期正處在具體的動作思維時期,也就是必須借助于外界客觀存在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過程,去認識事物及運動。具體的動作思維階段,是一個孩子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半具體、半抽象的形象思維階段,以及聚斂、發散的抽象思維,都是從動作思維發展而來的。
動作思維說它具體那是因為思維過程是有具體的靜態或者動態的參照物。其實動作思維作為人類的看家本領,就是成人階段也必不可少。孩子真正的掌握動作思維,提高動作思維能力是提升孩子認識事物、分析事物本領的最佳時期。而我們有許多幼兒教學,并不是在這個階段扎扎實實的下工夫,而是千方百計地力圖縮短這個階段,任何企圖跨越這一階段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動作思維能力,是人類認識世界所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能力,開發動作思維能力是幼兒啟蒙教育的核心。
3怎樣培養孩子的動作思維
怎樣培養孩子的動作思維
三歲以前的孩子都是以動作思維為主,思維在動作中進行。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是雜亂無章、漫無目的的,以后在不斷地操作過程中了解了動作與結果之間的關系。例如,一個一歲的孩子看到桌子上的娃娃,要拿可夠不著,他一邊叫一邊無意識地抓桌布,結果娃娃隨著桌布被拉過來了,孩子以后就借助動作理解了事物之間的關系。三歲的孩子拍球時,開始是亂拍,不了解自己的動作與球彈跳的關系,經過學習和訓練,他逐漸理解了其中的關系,學會了正確的拍球動作。在這一時期,對孩子的動作、運動訓練很重要,例如,訓練孩子的爬行、滾翻、蹦跳、跳繩、拍球等平衡協調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擺積木等活動,都有助于孩子的思維發展。相反,限制孩子的活動,只讓孩子看電視、玩電動玩具、游戲機則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
在這一階段,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進行思維。比如說,孩子常常會邊玩邊想,但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就隨之停止。
這個時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發展都不完善,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往往都是從最基本、最簡單的做起。
首先,理解數字的基本概念。這個階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經能夠從1數到10了,甚至能數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數數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孩子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邊用手摸物品,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為孩子能夠用手觸摸到著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數數的興趣。
其次,學習分類法。引導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歸為一類,可根據物體的顏色、形狀、用途等不同的標準來分類。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尋找歸類的標準,即事物的相同點。這樣也能夠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細節,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這時父母們要注意的是,應該根據這個時期孩子的發展特點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對物體進行歸類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動手把同一類物體擺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重新歸類,引導孩子動手操作。
再次,讓孩子了解順序的概念。這種學習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閱讀,這也是訓練孩子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大到小,可以是從硬到軟、從甜到淡,同樣也可以反過來排列。如家長可以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讓孩子動手把蘋果按大小排列起來;或者拿來軟硬不同的東西讓孩子按照軟硬度來排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