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以鍛煉寶寶前庭平衡的游戲有:親密龍球、腳下秋千等適用寶寶年紀:0-1歲
游戲名稱:親密龍球
游戲介紹:龍球是很好的前庭平衡活動教具,由于家庭空間的改善,現在許多家庭都給寶寶購置并使用,在寶寶3、4個月后就可以和大龍球親密互動一下了!有些孩子剛接觸這樣一個大球上,會害怕,而拒絕玩球,“親密龍球”活動是下一步龍球運動的基礎活動。而幫助寶寶最好的方法是,媽媽始終要站在寶寶的前面,讓寶寶看著媽媽保持安全感。適用寶寶年紀:1-2歲
游戲名稱:腳下秋千
游戲介紹:這是一個增加腳下摩擦力的前庭平衡游戲,在動態中,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平衡,做身體動作計劃能力,豐富思考創意。
在感覺統合訓練中,相同或相似的訓練項目可以實現多種感覺系統的功能訓練,如臥滾大籠球可以實現觸覺功能訓練、前庭功能訓練和本體感覺功能訓練,那么該項目究竟實現的是哪一個訓練目標?問題的關鍵是訓練中主要刺激的屬性。如果訓練人員通過大幅度推拉大籠球,那么該臥滾大籠球訓練是以前庭覺為主的訓練,如果是均勻推拉并變化兒童身體接觸部位,那么該臥滾大籠球訓練是以觸覺功能訓練為主的訓練項目;如果訓練活動是以兒童為主,訓練人員提供操作指令和安防,兒童完成各種動作,那么就是以本體感覺功能為主的訓練項目。所以,訓練設計者及組織實施人員要明確兒童在訓練活動中主要接受的是何種屬性的刺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每個領域內多數訓練項目的完成多需要兒童多個器官的參與,都具有一定的統整性,不存在純粹的觸覺功能訓練、前庭功能訓練或本體感覺功能訓練,只是各領域訓練的側重點不同,而且,嚴格區分訓練領域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第一節觸覺功能訓練
觸覺功能訓練是針對個體有觸覺異常來實施的。觸覺功能訓練會面對兩類性質完全相反的情況:觸覺過分敏感和觸覺過分遲鈍。受訓對象的表現特征為:厭惡或害怕接觸自己的體膚、吮、濾手指、吞咬指甲、挑/偏食、厭食蔬菜、害怕陌生或黑暗的環境、膽小、黏人、不敢嘗新、身體活動協調性差、自慰、情緒不穩定、易發脾氣等。觸覺異常問題在智障兒童、自閉癥兒童、精神障礙兒童及情緒行為障礙兒童中比較普遍。一些學習困難兒童和注意缺陷多動癥兒童也存在此類問題。
一、觸覺生理、心理知識
1、概念 觸覺是體表受到壓力、牽引力等機械作用時相應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膚覺之一。觸覺、溫度覺和痛覺等皮膚感覺合稱為膚覺。
2、結構 感受器種類:梅克爾氏小盤、麥斯納氏小體和感受觸覺刺激的神經末梢。 感受器位置: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 活動較大的地方觸壓覺的感受性較強。
3、功能
3、1感覺功能 可感知刺激表面的光滑、質地、強度、面積大小、靜態物體的形狀、大小,動態刺激變化方向和振動大小等。
3、2防御和保護功能
3、3肌肉及心理放松 如:伸懶腰、洗浴、按摩、擁抱、輕撫等。
3、4傳遞個體間的情感 擁抱、輕撫等表示親密、善意、溫暖與體貼等。
3、5獎懲功能 過重的觸覺會向刺激接收者傳遞不滿情緒,使其行為受到懲戒。
4、觸覺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4、1觸覺是兒童認識世界并促進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
4、2觸覺影響兒童的社會交往
4、3安全、自我保護。
二、觸覺功能訓練的基本對策
1、訓練內容
溫度覺、觸壓覺、重量覺及痛覺。 靜態信息:刺激位置及其面積大小、強度、持續時間、刺激間的間距以及刺激物的物理屬性(軟硬、粗糙/光滑、形狀)等。
動態信息:刺激的方向變化、強度變化、頻率變化、連續性、多個刺激間的過渡銜接或整合等。 蒙式教育及教具中的觸覺訓練的優缺點:
蒙式觸覺教具:觸覺板、布盒、重量板、溫覺板、實體認識袋。
缺點:只加強了手部的觸覺。主體教具強調的是用手去感覺。但實際人體的觸覺感受器分布于全身。
優點:在手部觸覺方面的訓練做到極致!
建議:在進行感覺統合訓練中,特別是專項觸覺訓練時,引入蒙式教具中的觸覺教具是對感覺統合觸覺訓練的有益補充。
2、訓練的基本方法
專項訓練:對受訓者體膚刺激的范圍較大,甚至全身的,每次訓練須維持一定的時長,并在一定時期內持續進行。專項訓練可以就觸覺感知各維度屬性進行更為具體的訓練,也可以是較為寬泛的組合訓練。
伴隨性訓練:在其它訓練或日常生活中附帶對童的膚覺進行訓練。
3、訓練的強度控制 觸覺刺激有一定的滯后性,大約在30S以內。在兒童可承受范圍內,觸覺刺激的效果與刺激時長及強度成正比。對于觸覺過敏者,訓練中的刺激強度應該由弱到強,逐步提高體膚的抗敏感性;對于觸覺遲鈍者,訓練中的刺激需由強到弱,逐步提高體膚的敏感性。4、訓練基本途徑
機構訓練、家庭訓練、學校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
5、訓練注意事項
第一、根據體膚觸覺敏感性實時調整刺激部位。一般而言,體膚中凡與周圍環境直接接觸較多的部位,其對刺激的防御較少。兒童觸覺功能訓練初期,觸覺刺激部位須從相對不敏感的部位(手背及指端,腳背及腳掌邊緣、背部等)逐步過渡到敏感地方(手/腳心、腹、腋下、頸正面、大腿內側等)。當對刺激方式熟悉或適應水平提高后,刺激部位就不必拘泥于特定的順序。 第二、訓練中滲透必要的認知教育。
其一、兒童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向面及部們之間的關系。
其二、訓練體位、動作類型及操作方式等。
其三、訓練環境及設備的名稱、功能、物理屬性等。
其四、兒童生理及心理感受方面的術語或概念。如:手心、手背、背部外側、體側/體前/體后、按壓、重壓等。
第三、訓練形式多樣化 為有效避免單一訓練方法導致的訓練疲勞,觸覺刺激形式要多樣化。如頻率的變化,力度的變化等等。
三、訓練項目及技術要領
1、球類系列訓練
球類是感覺統合室中非常重要的輕器械訓練及教育工具,用途廣泛。從業人員須熟悉各種球的自然屬性、基本操作及安全性。
(1)、自然屬性包括球的形狀、大小、重量、硬度、彈性、表面光滑度和充盈度等。
(2)、基本操作:拍擊、擠壓、滾蕩、振動、傳接等。
(3)、各種球無論大小、輕重、軟硬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兒童單獨操練須謹慎,一般須在訓練人員或相關人士的直接監控下使用。
2、滾筒類系列訓練
滾筒類系列器械主要有子母滾筒、大車輪、滾筒、陽光隧道和鉆籠等,它們是感覺統合訓練室的基礎設備,在訓練兒童的本體感覺、前庭平衡、感覺-運動協調性、空間感知、判斷等方面上有明顯的優勢,而用于觸覺功能訓練是“兼職”——通過伴隨性訓練途徑實現觸覺刺激。這種伴隨性質的觸覺功能訓練雖存在刺激強度不夠大、刺激目標不具體等問題,但能夠較好地將觸覺刺激與其它感覺刺激加以整合。(帶有燈光及聲音的滾筒,可以很好地實現視覺、聽覺與觸覺及其它感覺的整合,這種產品屬于我司研發新產品的范圍。在世面上無這種產品,研發此類產品來填補空白)。
適用范圍:各種年齡段的智障、注意缺陷多動癥、自閉癥、腦癱等兒童。
訓練類型:筒類活動和筒外活動。
基本操作:原地來回滾動、滾動行進。
方案設計注意事項:
1、關注筒內設計,重視筒外設計。
2、筒外訓練安全性、筒內訓練注意衛生。
3、球池訓練
兒童在球池完成行走、身體翻滾、手劃撥球及潛入等活動,接受觸覺刺激、聲/光變化刺激以及身材重心變化的平衡覺刺激,對強化觸覺功能、前庭功能、身體協調均有幫助。
第二節前庭功能訓練
前庭系統不僅主導著個體的軀體平衡感和空間方位感的調控,而且參與對個體各種感覺信息的統整、軀體感知——運動的協調、注意力的調節、對腦功能整體發展有重要影響,是確保個體正常生活、學習、交往等方面重要感覺系統。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基本對策
1、訓練內容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是軀體運動產生的加速度,包括旋轉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直線加速度(上下加速度運動、水平加速度運動)。前庭功能訓練內容有三個維度,角加速度、線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和直線加速度的組合運動。訓練項目的設計和組織實施圍繞這三個維度進行。
2、訓練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使兒童軀體處于“失衡狀態”,前庭器官得到加速刺激。
A、旋轉
B、滾動
C、蕩擺
D、起落與震動
E、驟起急停
F、反射性調正
G、組合刺激
上述刺激可以在睜眼、閉目及睜眼/閉目交替三種狀態下實施,一般而言,先睜眼——睜眼/閉目交替——閉目。閉目下制造的失平衡刺激更明顯、更頻繁,強度更大。
3、強度控制
先從強度小的刺激(蕩擺、震動),再到強度大的刺激(如:旋轉、翻滾等),若出現眩暈、胃部不適等,可讓兒童靜息2—3分鐘。避免兒童對該項目產生恐懼或厭煩。
4、注意事項
A、刺激維度問題:單一維度和多向度刺激相結合。
B、訓練中滲透認知教育問題。
C、心理支持問題。具體方式是陪伴訓練、扶持、同伴互動游戲。
D、評估與反潰。
E、安防問題
二、訓練項目及技術要領
1、浪橋系列(秋千)
2、滾筒系列
3、滑梯系列
4、平衡木系列
5、蹦床系列
6、獨腳凳系列
7、球類系列
8、平衡臺系列
9、徒手系列
10、日常生活系列
第三節本體感覺功能訓練
一、基本對策
1、訓練內容
分布于全身各處的各類本體感受器所感受的是肢體靜止與運動的變化情況,其適宜刺激是動作的基本屬性,主要包括動作的方式、幅度、速度、節律性、力量大小、持續時間、動作間的配合和完成動作的體位等。由于本體感覺既參與了意識性運動狀態的感知和反饋調節,又要參與非意識性運動的調節,所以本體感覺功能的訓練既要讓兒童完成目標明確、要求具體的意識性動作,又要參與意識性不強的反射性運動。
本體感覺訓練重點是各種運動方式以及肢體內或肢體間的動作協調。訓練目標越具體越小,兒童完成操作的作控制越精細,訓練水平越高。2、訓練基本方法
A、單一動作重復訓練
B、多種動作序列訓練
C、多種動作整合訓練
3、強度控制 力量/負重、動作頻率及動作持續時間。在訓練開始的前3次,以兒童不呈現生理疲勞為宜,忌諱發生肌肉酸痛或拉傷等現象,逐步提高訓練強度,確保每項訓練活動后肌肉呈現輕度的生理性疲勞。
4、注意事項
A、兒童完成動作的主體性問題。要突出兒童的主動性及主體性,訓練方式以“助動訓練“和”主動訓練“為主,盡量減少被動訓練,讓兒童在訓練中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調控個體所要完成的動作。
B、兒童感知動作屬性的問題。訓練中經常要求兒童閉目或閉目睜眼交替來完成訓練項目,增加兒童對動作的感知和表象,提高中樞對動作的有效控制。
C、訓練中滲透認知教育問題。
D、關節周圍本體感受器的刺激問題。關節周圍的本體感受器較其他地方感受器的敏感性差,需要進行專門的擠壓、揉搓和牽引等被動訓,以增加關節接受更多運動刺激,提高關節周圍組織對動作的敏感性。
E、安防問題。
二、訓練項目及技術要領
1、球類系列
2、滾筒類系列
3、平衡木系列
4、其它器械系列
平地滑板滑行、助推滑行、空中體操、踩踏車、袋鼠跳、獨角凳。
第四節綜合訓練
一、綜合訓練的基本對策
1、訓練內容 因“統整“水平的差異,感覺統合訓練中的綜合訓練分為低位統合和高位統合。
低位統合訓練涉及感覺系統兩兩間或兩個以上感覺系統間的整合訓練,如視聽整合訓練、視覺-本體感覺間的整合訓練、視-聽-觸-本體間的整合訓練等。低統合訓練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以前庭覺、本體感覺和觸覺為基礎,將視聽覺等其他感覺刺激整合其中。
高位統合訓練在低位統合訓練的內容中負載認知、言語及音樂等內容,加強大腦皮層功能區與皮層下低位神經結構、外周感知器官和運動器官的整合。訓練負載的認知、言語內容,有的是大腦已經習得的,有的是新學內容。高位統合訓練又分為兩個水平,水平一:兒童在完成低位統合訓練內容的同時,提取并呈現大腦已有的認知、言語內容,如蹦跳床上邊跳邊背育兒歌或回答訓練人員的提問等。水平二:兒童在完成低位統合訓練內容的同時,學習新的認知、言語內容。
2、訓練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被E動、助動、主動、間歇、間隔訓練。
特有方法:繼時性綜合訓練法和同時性綜合訓練法
繼時性綜合訓練法:訓練內容的完成時間上有前后順序、相繼連續進行。如:直立原地閉目旋轉5圈后,徑直進行平衡木行走訓練。
同時性綜合訓練法:是指幾項訓練內容在時間上同時進行。
3、難度控制
難度一般從四個方面控制:
其一、調控訓練內容的數量
其二、調控訓練內容的難易度
其三、調整內容的實施方式 其四、調控動作的節律。
4、注意事項
A、訓練人員要有“統合“意識
B、訓練人員要對兒童有全面了解。如:意志品質、感知能力、運動狀況、學校教學內容、興趣愛好等。
C、實時展開相關概念、術語的認知教育。
D、安防問題。
二、訓練項目舉例及技術要領
1、單一器械上的綜合訓練活動
A、球類系列訓練
B、浪橋系列訓練
C、平衡臺系列
D、平衡木系列
2、不同器械間的綜合訓練活動
A、海洋球(池)與其它器械的綜合訓練
B、球類與其他器械的綜合訓練
C、平衡木與其他器械的綜合訓練
D、平衡木與其他器械的綜合訓練
E、其他器械間的綜合訓練
F、徒手和日常生活綜合項目
前庭覺是人體感覺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負責人體在空間中的平衡和定位。而游戲教具則是用于幼兒教育的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可以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前庭覺的游戲教具則是指那些能夠鍛煉孩子前庭覺的教具。
前庭覺的游戲教具有很多種,比如說:
1、平衡球:平衡球是一種球形的教具,可以讓孩子在上面保持平衡。這可以鍛煉孩子的前庭覺,提高他們的平衡能力。
2、腳踏車:腳踏車是一種需要平衡的玩具,可以讓孩子在騎行中鍛煉前庭覺,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心肺功能和協調能力。
3、積木:積木是一種讓孩子們自由發揮的玩具,可以讓他們在搭建的過程中鍛煉前庭覺。
4、攀巖墻:攀巖墻是一種讓孩子在攀爬中鍛煉前庭覺的教具,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靈活性和平衡能力。
5、滑板車:滑板車是一種需要平衡的玩具,可以讓孩子在滑行中鍛煉前庭覺,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
以上這些游戲教具都可以很好地鍛煉孩子的前庭覺,提高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而在教育上,通過前庭覺的游戲教具,不僅能夠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可以說前庭覺的游戲教具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工具,適用于幼兒園和小學教育。